捐獻
2022/06/21
六十年前,我在平師讀書
2022/06/21
柑花香
2022/06/21
筆下(外三首)
2022/06/21
朱自清與馬星野的師生情
2022/06/18
銀針伴我走過支農歷程
1970年10月下旬,我們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四團組建了一支毛澤東思想宣傳隊(簡稱“軍宣隊”),進駐杭錦后旗沙金套海公社,我榮幸地參加了這支隊伍。
2022/06/17
鄉里人 | 25年勤念“甲魚經”
甲魚又叫團魚、鱉,味道鮮美、口感獨特,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滋補水產品,也是一種養殖周期很長的水產品,
2022/06/17
平陽文化看什么⑨|音樂與數學:平陽歷史文化的核心標識
2022/06/12
在榆垟浹口插隊的歲月
2022/06/10
長在土里的故事
2022/06/10
墻
2022/06/08
我的老師
2022/06/08
紅蓼(外一首)
2022/06/08
我知道的山村(組詩)
2022/06/08
南孔文化:平陽歷史文化的首要辨識度
2022/06/02
張同盛紙店
民國時期,平陽縣城的東吊橋路4號,春和南貨店毗鄰東首,開設著一間張同盛紙店。名曰紙店,實則筆、墨、紙、硯俱全。
2022/06/01
小屁孩
那個年代,沒有風扇和空調,從田間勞累了一天的莊稼人吃飽晚飯后,陸續把竹床、躺椅或席子放在自家門前的空地上。這里一堆,那里一伙,全是被熱浪逼出屋的人,場面十分壯觀。
2022/06/01
講講“廢話”
每次上課,總要講些“廢話”,閑來無事,略舉近來所談。
2022/06/01
武狀元和數學:平陽文化星空中最亮的雙子星
2022/05/30
平陽文化:看兩宋風流遺韻
2022/05/27
從“鞋丟了”說起
2022/05/25
壬寅初夏唱酬三首
2022/05/25
龔云生
2022/05/25
吳垟,那倔強的交溪橋
2022/05/18
東門長壽堂
2022/05/18
父親是詩人
2022/05/18
狼
2022/05/11
讀《瓦爾登湖》
2022/05/11
饑 餓
2022/04/27
赤 溪
2022/04/27
我們曾在島上當兵
2022/04/27
師長舔碗底
2022/04/27
讀書節,關于讀書的分享
2022/04/22
春日隨行
孩子去上班了,心里空落落,就在外面走了一天。
2022/04/20
柳 樹
柳樹極易栽種,插條即活,但它彎彎曲曲,不能成材、不堪大用。然而對于我來說,它雖柔軟飄逸,卻也頗有風骨,令人敬佩。我對它的這些感覺,是慢慢積累起來的。
2022/04/20
那個小男孩有牛奶喝了
夏天的夜晚,不滿十歲的孫子把小手托在下巴上。爺爺間或搖幾下紙折扇,給孫子講了一段從前的故事。
2022/04/20
十年育苗,專注故鄉榕樹
2022/04/15
鐵山林場伐木往事
2022/04/15
春 (組詩)
2022/04/13
孵坊
2022/04/13
春日珍饈
2022/04/13
讀《存牘輯覽》有感
2022/04/13
我在北大荒
1969年10月10日,平陽縣第五批老三屆108位知識青年赴黑龍江省寶清縣插隊落戶。
2022/04/08
家門口的那些石椅
我家門口綠化帶那里擺放著一張大理石椅子,那是供路人歇息的石椅。
2022/04/08
春之序曲
2022/04/06
窗前的蜉蝣
2022/04/06
憶清明
2022/04/06
家有刁女
2022/04/06
春臨鄉野
2022/03/30
聆聽花開的聲音
2022/03/30
苦難
2022/03/30
支邊時光
2022/03/25
苦菜里的甜滋味
2022/03/25
吃茶去
暖春時節,早些年我栽種的十幾株茶樹只剩下五六株了,但長勢還好。這些天,翠綠的葉芽真是討喜。茶葉的采摘、加工都不是我擅長的。我只好任其生長。它的葉子在日漸猛烈的陽光下,變得黝黑肥厚。
2022/03/23